
熱烈慶祝寧夏愛爾眼科醫院婦女聯合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婦女代表大會圓滿舉辦
- 2024-12-31
隨著年齡的增長,如果您出現了視物模糊、視力下降、視物變形,不要單純以為自己是得了白內障、老花眼。事實上,導致中老年人視力下降的原因比較多,也可能是這個“歲月小偷“惹的禍——黃斑變性。
PART · 01什么是黃斑?
眼球結構如同照相機,角膜和晶狀體是照相機的鏡頭,而視網膜就是照相機成像的底片。黃斑是眼底視網膜一個解剖結構的名稱,不是你以為的皮膚黃褐斑。之所以叫做“黃斑”,是因為該部位富含葉黃素,外觀顏色偏暗黃,因而得名。黃斑位于眼底的中心,是人眼視覺信息形成核心的部位。
正常黃斑的中心呈一個凹陷樣的結構,由于這里是視網膜成像的焦點和中心,因此黃斑對于眼睛特別重要。
雖然黃斑的面積僅占視網膜約20%的面積,但卻擁有80%以上的視錐細胞。視錐細胞主要負責明亮環境下眼睛接收外界物像和光線信號工作,所以,黃斑一旦發生病變,哪怕病變范圍小,都會對視力都會造成明顯影響。
因此,認識黃斑病變、保護好我們的黃斑特別的重要。
PART · 02什么原因導致黃斑病變?
由年齡增長所引起的特發性黃斑疾病,如老年性黃斑變性、老年性特發性的黃斑前膜和特發性的黃斑裂孔,這類疾病具體病因不明,考慮為黃斑隨年齡增長所累積的病理變化導致黃斑結構變化、功能受損所致的一類黃斑病變。
一些全身的慢性疾病可侵入和影響黃斑區,導致黃斑病變,例如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患者。隨著基礎疾病進展,尤其是基礎疾病控制較差時,會影響黃斑的結構和功能,導致黃斑病變。例如,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不佳時,容易發生黃斑水腫,嚴重威脅視力。
此外,一些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的炎癥,如弓形蟲感染、葡萄膜炎等也會導致黃斑病變。
PART · 03黃斑病變有些什么表現?
黃斑病變時主要的表現是視力下降。例如老年黃斑變性,黃斑區被病變的新生血管侵入,造成視網膜的出血、滲出,盡管病變范圍相對整個視網膜來說較小,但患者可出現相對明顯的視力下降。
當患者未發病的眼睛視力是正常時,發病眼睛早期的視力下降往往容易被忽略,等感覺到明顯視力下降來醫院時,黃斑部已出現出血、黃斑水腫等比較嚴重的病變。
其次,黃斑病變的另一個多見癥狀是眼前黑影遮擋。由于黃斑部的感光細胞負責人眼視野的中心位置,因此,這種眼前黑影的遮擋往往出現在視野的中心或視野中心的附近。
在黃斑病變的早期,患者的遠視力可能不受影響,只是在閱讀時,黃斑病變的跡象才會出現。在眼睛注視的地方,字母變得模糊,只有一個模糊的斑點仍然可以看到。隨著時間的推移,黃斑病變進展時,這個斑點會逐漸變大,造成更明顯的遮擋感。患者可以看到時鐘,但看不到時間,或者能認出一個人的輪廓,但不能認出面部特征。
黃斑病變另一個重要特征是視物變形。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黃斑部的病變造成黃斑區視網膜解剖結構發生改變,比如黃斑因水腫而由中心的凹陷樣變成山峰樣的隆起,或者因為黃斑前膜的牽拉將黃斑拉扯皺褶,導致視物變形,如同一部照相機的膠卷變形,導致所照的照片也跟著變形。
PART · 04發生了黃斑病變該怎么辦?
由于眼睛的視網膜神經細胞和大腦的神經細胞相類似,都屬于中樞神經系統不可再生的神經細胞,因此,要盡早到正規醫院的眼科醫治,明確所患疾病。
現有的醫學技術可對大部分的黃斑病變進行診斷。例如老年黃斑變性分為“干性”和“濕性”兩種類型,利用光學斷層掃描儀可進行簡單的黃斑掃描,根據黃斑視網膜的形態判斷類型。
當診斷了黃斑部的病變,無需慌張,目前大部分黃斑病變都“可控可治”。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是促使黃斑變性中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因子。眼內注射抗VEGF藥品是醫治濕性黃斑變性的一線用藥。眼內注藥可以促使黃斑新生血管消退,減輕黃斑區出血滲出。
如果濕性黃斑變性未得到及時醫治,會因黃斑區嚴重疤痕形成,導致患者中心視力完全喪失。因此,早期發現濕性黃斑變性,及時眼內注藥醫治是改善視力的關鍵。
PART · 05如何預防黃斑病變?
1、不抽煙預防黃斑病變的一個重要措施,是不要抽煙或者是盡量避免二手煙,因為抽煙會導致黃斑部退化。另外,抽煙者患上黃斑病的幾率,比不抽煙的人高好幾倍。
2、保持血壓穩定和控制好膽固醇水平對于肥胖者來說,要注意控制好膽固醇水平,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防黃斑病變。因為膽固醇是一種積聚在血管里的脂類物質,對眼部組織的血液循環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另外,對于血壓不穩定的人來說,要盡快調理到正常水平,同時定期監測血壓,預防黃斑病變。在平時的生活當中,加強戶外鍛煉,對保持血壓穩定和膽固醇的控制有利。
3、不要過度用眼平時要注意適當休息,不能過度用眼,以免形成近視。休息的時候可以適當做做眼保健操,或是眺望遠方。同時,也不要目不轉睛地盯著一些電子設備,比如電腦、手機、電視等,可以適當眨眼,以免淚液蒸發過快,這些有助于預防黃斑病變。
4、定期做眼部檢查要定期做眼部檢查,比如散瞳檢查,這樣可以及時發現疾病并醫治。